# Web3行業從業者海外遷移的法律風險分析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太坊等公鏈網路作爲一種去中心化的全球性公共基礎設施,正逐步展現出成爲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潛力。然而,其去中心化特徵也帶來了監管挑戰,詐騙、盜竊、洗錢等犯罪呈現出國際化、隱蔽化的特點。傳統的跨境刑事管轄和執法制度已難以應對這些新型犯罪。這一現狀正推動各國對跨境刑事管轄和執法制度進行改革。本文將從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出發,探討Web3從業者選擇海外發展的法律風險。## 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的基本概念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的核心是國家主權。現代國際法體系建立在承認、尊重和保護國家主權的基礎上。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同時也有義務不幹預他國主權。管轄權的行使可分爲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行使權利是國家主權的直接體現,而對外行使權利則受到嚴格限制,以避免侵犯他國主權。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作爲一種對外執法權,必然受到嚴格約束。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經濟優勢,濫用長臂管轄對海外企業和個人進行刑事管轄,這種做法受到廣泛質疑。## 中國的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實踐中國司法機關進行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時,首先需要確定對相關犯罪嫌疑人及其行爲的管轄權,然後通過刑事司法協助程序向外國請求協助。### 管轄權的確定中國確立跨境刑事管轄的依據主要有三種:1. 屬人管轄:針對中國公民在境外實施的犯罪行爲。2. 保護管轄:針對外國公民在境外危害中國或中國公民的犯罪行爲。3. 普遍管轄:基於國際條約或其他國際法義務產生。此外,還需考慮"雙重犯罪原則",即犯罪行爲在請求國和被請求國的法律中都被認定爲犯罪。### 刑事司法協助請求的提出與案件推進刑事司法協助是跨境刑事管轄和執法的基礎。中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規定了刑事司法協助的具體內容,包括送達文書、調查取證、安排證人作證、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等。提出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根據是否存在協助條約而定。有協助條約的由相關部門在職權範圍內提出,無協助條約的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近期跨境加密資產詐騙案例分析2022年底,上海靜安區檢察院披露了一起涉及加密資產的跨境詐騙案。犯罪團夥通過假冒"資深導師",誘騙被害人投資加密貨幣。公安機關通過資金追溯和行動軌跡排查,發現這是一個跨境電信網路詐騙團夥。該團夥以公司名義運營多個"博彩"網站和投資平台,誘騙被害人投資。值得注意的是,辦案機關並未向外國申請協助,而是在國內進行布控,最終抓獲59名回流至中國的犯罪嫌疑人。這反映出雖然中國與多國簽署了刑事司法互助條約,但實際使用率不高,可能受到效率低下、手續繁雜等因素影響。## 結語需要強調的是,Web3從業者並非"天生犯罪人",與加密資產相關的業務也不一定構成犯罪。當前社會對Web3從業者的誤解,部分源於相關監管文件對區塊鏈技術基礎的加密資產持相對否定態度,以及一些地方存在的"趨利性執法"現象。然而,如果中國公民抱有不正當目的,利用加密資產在境外實施針對中國公民的犯罪行爲,即使身在國外,也難以逃脫中國刑法的制裁。因此,Web3從業者在選擇海外發展時,仍需謹慎考慮潛在的法律風險。
Web3從業者海外發展的法律風險及案例分析
Web3行業從業者海外遷移的法律風險分析
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以太坊等公鏈網路作爲一種去中心化的全球性公共基礎設施,正逐步展現出成爲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潛力。然而,其去中心化特徵也帶來了監管挑戰,詐騙、盜竊、洗錢等犯罪呈現出國際化、隱蔽化的特點。傳統的跨境刑事管轄和執法制度已難以應對這些新型犯罪。
這一現狀正推動各國對跨境刑事管轄和執法制度進行改革。本文將從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出發,探討Web3從業者選擇海外發展的法律風險。
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的基本概念
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的核心是國家主權。現代國際法體系建立在承認、尊重和保護國家主權的基礎上。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同時也有義務不幹預他國主權。
管轄權的行使可分爲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內行使權利是國家主權的直接體現,而對外行使權利則受到嚴格限制,以避免侵犯他國主權。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作爲一種對外執法權,必然受到嚴格約束。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利用經濟優勢,濫用長臂管轄對海外企業和個人進行刑事管轄,這種做法受到廣泛質疑。
中國的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實踐
中國司法機關進行跨境刑事管轄與執法時,首先需要確定對相關犯罪嫌疑人及其行爲的管轄權,然後通過刑事司法協助程序向外國請求協助。
管轄權的確定
中國確立跨境刑事管轄的依據主要有三種:
此外,還需考慮"雙重犯罪原則",即犯罪行爲在請求國和被請求國的法律中都被認定爲犯罪。
刑事司法協助請求的提出與案件推進
刑事司法協助是跨境刑事管轄和執法的基礎。中國《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規定了刑事司法協助的具體內容,包括送達文書、調查取證、安排證人作證、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等。
提出刑事司法協助的主體根據是否存在協助條約而定。有協助條約的由相關部門在職權範圍內提出,無協助條約的則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近期跨境加密資產詐騙案例分析
2022年底,上海靜安區檢察院披露了一起涉及加密資產的跨境詐騙案。犯罪團夥通過假冒"資深導師",誘騙被害人投資加密貨幣。
公安機關通過資金追溯和行動軌跡排查,發現這是一個跨境電信網路詐騙團夥。該團夥以公司名義運營多個"博彩"網站和投資平台,誘騙被害人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辦案機關並未向外國申請協助,而是在國內進行布控,最終抓獲59名回流至中國的犯罪嫌疑人。這反映出雖然中國與多國簽署了刑事司法互助條約,但實際使用率不高,可能受到效率低下、手續繁雜等因素影響。
結語
需要強調的是,Web3從業者並非"天生犯罪人",與加密資產相關的業務也不一定構成犯罪。當前社會對Web3從業者的誤解,部分源於相關監管文件對區塊鏈技術基礎的加密資產持相對否定態度,以及一些地方存在的"趨利性執法"現象。
然而,如果中國公民抱有不正當目的,利用加密資產在境外實施針對中國公民的犯罪行爲,即使身在國外,也難以逃脫中國刑法的制裁。因此,Web3從業者在選擇海外發展時,仍需謹慎考慮潛在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