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淡馬錫中國倉位降至 18% 真相:被誤讀的“撤退”,被低估的豪賭
淡馬錫中國倉位降至18%真相:被誤讀的“撤退”,被低估的豪賭,比例下降的背面,是40億新元的真金白銀加碼。新加坡濱海灣金融區的摩天大樓裏,淡馬錫控股剛剛交出了一份創紀錄的成績單:2025財年投資組合淨值4340億新元(約2.35萬億人民幣),較上年增長450億新元,刷新歷史高點。這份光鮮的財報中,一個數字卻在中國市場掀起波瀾:按資產所在地計算,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比例降至18%,被美洲(24%)進一步拉開差距。一時間,“淡馬錫撤離中國”的論調甚囂塵上。“不管是18%還是19%,淡馬錫長期看好中國,重倉中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面對《財經》記者,語氣斬釘截鐵。他拋出一個反常識的事實:2025財年,淡馬錫在中國的絕對投資組合淨值增長了約40億新元(約216億人民幣)。這一比例下降背後,是美股大牛市帶來的分母膨脹效應,以及淡馬錫全球資產配置的再平衡。當市場被百分比迷惑了雙眼,聰明的資本早已看透本質。
一、比例迷思
被誤讀的“撤退信號”淡馬錫2025財年報告如同一面多棱鏡,折射出全球資本流動的復雜光譜。
財報顯示,其在新加坡本土的投資佔比穩定在27%,美洲上升至24%,印度增至8%,而中國則下降1個百分點至18%。數字遊戲背後暗藏玄機。
從歷史維度看,淡馬錫對華投資比例確實走過一條拋物線: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2020財年達到29%的峯值,隨後五年逐漸回落至18%。這條曲線常被簡單解讀爲“撤退路線圖”。
吳亦兵卻給出截然不同的坐標系:“相對全球任何一個指數都是大幅超配”。仔細拆解財報數據會發現,2020財年中國資產淨值約4408億元人民幣,2025財年爲4230億元,五年間僅微降4.03%。同期MSCI中國指數下跌近30%,美股標普500指數漲超40%。比例變化更多源於分母端的劇烈波動,而非分子端的主動收縮。
淡馬錫的投資組合結構更揭示關鍵真相:49%爲非上市資產,按成本而非市值計價;基金投資部分存在4-6個季度的業績延遲。這意味着當下財報中的中國倉位,實際反映的是兩年前的投資決策。“我們是自下而上的投資者,更看重企業本身的韌性。”吳亦兵的這番話,揭穿了華爾街那套“百分比敘事”的膚淺。
二、戰略轉向
從規模偏好到價值狩獵2025財年淡馬錫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戰術轉身:從淨賣出70億新元轉爲淨投資100億新元(約540億人民幣),創二十年最大規模。這種靈活性與年報主題“靈活應變”形成巧妙呼應。
全球棋盤上,淡馬錫正進行精密落子。美洲倉位膨脹至24%,部分源於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豪賭。淡馬錫參與微軟、貝萊德發起的AI基礎設施合作夥伴計劃(AIP),該項目計劃募集300億美元,撬動千億級投資。“這反映了我們對未來重大轉變的關注。”戰略計劃主管拉維·蘭巴點明關鍵。印度成爲新寵,8%的佔比幾乎是五年前兩倍。淡馬錫印度董事總經理維舍什·夏裏瓦斯塔夫直言印度“在強勁的國內消費背景下相對不受地緣政治影響”。
其百億投資計劃中,Haldiram零食公司、Manipal醫療集團等消費醫療標的成爲押注重點。中國戰場,投資邏輯發生深刻進化。淡馬錫通過淡明資本在上海設立人民幣私募平台,首期基金聚焦生命科學早期投資。這步棋耐人尋味,用本地化基金捕捉創新萌芽,規避地緣政治波動。“淡馬錫的合作夥伴希望共同探索中國市場。”中國區副總裁沈曄透露。這種“共同投資”模式實爲精妙的風險分攤機制。
消費領域,淡馬錫2025財年加碼百勝中國,將其視爲“中國連鎖消費品牌崛起”的典範。從蜜雪冰城到瑞幸咖啡,中國本土品牌正完成從性價比武器到價值認同的躍遷。“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本土品牌正在崛起。”沈曄預見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三、中國賭注
在AI應用與脫碳戰場上的雙重豪賭當國際資本因政策不確定性撤離中國之際,淡馬錫卻看到被市場低估的機遇。
“過去兩年中國的系統性改革是被資本市場低估的。”吳亦兵直言。他特別指出“一行一局一會”的監管架構體現最高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消費復蘇跡象初顯。2025年5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超市場預期。但吳亦兵清醒認識到“消費信心恢復是漸進過程”,尤其“財富效應最可見的體現”,股市房市的穩定成爲關鍵變量。淡馬錫的中國賭注聚焦兩大主賽道。人工智能應用被置於戰略高位。
“中國有最多數據、AI人才,應用可能提速。”沈曄的判斷與《2025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形成互文: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1037.3 EFLOPS,年增43%,AI在金融領域的決策智能化覆蓋率已達65%。
吳亦兵更犀利指出:“今天大家看到的ChatGPT或DeepSeek只是AI的‘小學水平應用’”,而“美股之所以漲這麼多,是因爲AI會提升所有行業勞動生產率”。淡馬錫看中的是中國產業端的滲透潛力,制造業通過生成式設計將新車研發週期從24個月壓縮至14個月。可持續生活賽道集結460億新元重兵,佔組合11%。
面對全球脫碳減速跡象,吳亦兵斷言:“中國對碳中和不會有絲毫動搖”,因爲光伏、風電直接關乎能源安全,且中國已實現盈利性脫碳。對於深陷虧損的光伏和新能源車企,他提出驚世觀點:“卷不是壞事”,真正的敵人是“帶補貼的過度競爭”。這種對中國市場競爭哲學的深刻理解,恰是西方投資者最易誤讀的認知盲區。
四、風暴眼
地緣政治迷霧中的生存藝術科法斯2025年6月風險報告描繪出驚心動魄的圖景:全球經濟“搖擺於放緩與風險升級之間”,23個行業4個國家風險評級遭下調,增長可能跌破2%。
這種“不確定性新常態”中,淡馬錫的“靈活應變”策略更顯珍貴。川普關稅政策懸劍待落。雖然目前處於90天暫停期,但一旦重啓,加拿大75%出口美國的產品將受重創,汽車金屬關稅或飆升50%。淡馬錫美洲倉位24%與中國18%的配比,恰似在關稅火山口走鋼絲的精妙平衡。中東火藥桶牽動能源神經。
科法斯預警:若荷莫茲海峽封鎖,油價將飆破100美元/桶;但若OPEC+增產疊加需求疲軟,又可能回落至65-75美元區間。
淡馬錫對Neoen等可再生能源平台的押注,正是應對這種“如履薄冰”局面的對沖策略。新興市場分化加劇:阿根廷憑藉“米萊經濟學”預計增長5%,墨西哥受貿易衝擊可能零增長,印度表面亮眼實則消費放緩。這種背景下,淡馬錫8%的印度倉位與18%的中國倉位構成微妙互補,前者押注內需韌性,後者賭產業升級。
“我們不會因基金到期就退出。”淡馬錫印度團隊關於Zomato投資的表態,道出其穿越週期的底氣。這種長期主義恰是應對地緣風暴的壓艙石。
2025年7月,淡馬錫在印度孟買簽署一項投資協議,計劃三年內在印投入1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上海外灘的淡明私募基金團隊正篩選生命科學早期項目。這兩幅畫面構成全球化投資的絕妙隱喻。吳亦兵們深諳資本算術的奧義:當18%對應4230億元絕對價值,且每年有40億新元持續注入,這已遠超資產配置的技術層面,直指對國家轉型的信念投票。
“所有淡馬錫被投企業都在嘗試AI應用。”沈曄的觀察揭示中國經濟的真實脈動。當國際視線被產能過剩、消費疲軟佔據,淡馬錫看到的是深圳倉庫裏98%自動分揀率的物流機器人,是車企研發中心裏壓縮10個月的新車開發週期,是光伏工廠裏擺脫補貼的市場化生存者。
全球資本沒有離場,只是換了個姿勢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