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从注意力到变现,InfoFi如何改变币圈KOL的生意经?
原文标题:My Takes on the Value of Attention
原文作者:@Punk 9277
原文编译:zhouzhou,BlockBeats
编者按: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本身具有价值,但其价值取决于留存、共识、内容质量等因素。Kaito 通过 Yaps、Earn、Capital Launchpad 等产品,将注意力转化为用户、资本和市场。未来,Kaito 将打破信息茧房,构建更公平的 InfoFi 网络,实现数据主权与全民变现。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我对「注意力价值」的看法,这几天我看到很多关于「注意力到底有没有价值」的争论,无论是在加密领域还是其他行业。
这里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以及 Kaito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注意力真的能带来价值吗?
「初次创业者痴迷于产品,而再次创业者关注的是分发渠道。」——@justinkan
对于当今的消费类产品来说,「分发」往往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无论是屏幕时间,还是舆论占比。
注意力的价值,远不止于加密行业,在更广阔的领域也至关重要。
很多时候,一个还不错的产品可能用户寥寥,而一个平平无奇的产品却能大规模普及,仅仅是因为它的分发更有效。
在加密领域也是一样:哪怕是最好的产品,如果能借助注意力的加持,也能大大加速增长——我们已经看到 hyperliquid 自 TGE(代币上线)以来,市占率飙升的例子。
既然注意力能带来价值,那它是否也能带动估值?
·注意力 → 用户增长 → 更强的基本面数据 → 潜在的代币购买
·注意力 → 投资者教育 → 潜在的代币购买
这其实就是传统金融市场里上市公司的一套标准运作模式:
·营销部门负责「漏斗顶端」的触达 → 用户转化
·投资者关系部门负责投资者教育
而在加密领域,注意力的价值甚至更高,原因有两个:
·用户往往也是代币持有者,你在转化用户的同时也在转化投资者
·投机情绪下,注意力本身就有「溢价」
所以我更倾向于用一个更简单的估值模型:
注意力 × 叙事(= 基础面 × 倍数)
·在相同注意力的情况下,叙事不同,估值差别很大
·在相同叙事的前提下,谁获得的注意力更多,谁就能争夺更高估值
我不会点评具体项目,但简单来说就是:注意力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的「价值」都一样。
注意力建设在 TGE 前后扮演的角色
由于 TGE 通常伴随着大量激励机制,注意力的单位价值非常高:
·借助品牌认知和用户教育,把尽可能多的空投用户转化为真正用户
·向尽可能多的潜在投资者传达项目的投资逻辑
·注意力的建设对新产品发布、新投资叙事尤其重要
·但大多数品牌也会持续地进行注意力运营,这对用户获取/留存和资本市场都非常关键——和传统上市公司是一样的逻辑
关于 Kaito 与注意力价值的关系
有人觉得 Yaps(Kaito 推出的讨论模块)可能会鼓励「吵闹/低质量」的内容。
但从实时的 Yaps 排名来看,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高质量讨论始终是主流。
举个例子,在过去 24 小时内,涨幅排名前 3 的 Yaps 分别是:
·@udiWertheimer 引发关于马斯克谈论加密通信的广泛讨论
·@EliBenSasson 批评比特币无法实现 OP_CAT
·@fiddybps 1 反驳 Jeff.hl 关于 Hyperliquid 的透明交易机制对大户有利的观点
这一点和每个 yapper 排行榜不同。排行榜由项目方决定奖励什么类型的讨论,比如内容是否有洞察力、情绪倾向、是否契合项目方向等等。
关于「注意力」,有个关键点必须意识到——注意力来自谁、以什么形式出现,这很重要。
比如有些项目希望尽可能扩大声量,就像 Loudio,那他们选择的算法更偏向「广撒网」,而不是内容质量或深度。
相反,也有一些项目更关注集中、深度的讨论,围绕某个具体产品展开,比如 Infinex。
而 Kaito 的角色,就是为不同项目定制支持方向。这样做的同时,其实也让用户从中受益:无论是项目教育,还是品牌认知感——你可以从他们愿意激励/认可什么内容,看出项目的定位。
通过 Kaito 完成「注意力转化」
Kaito 不只是「注意力制造机」。除了 Yaps,我们还有:
·从注意力 → 用户转化:Kaito Earn
·从注意力 → 资本转化:Capital Launchpad
·从注意力 → 市场形成: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从 5 月起,Kaito Earn 的上线让我们在用户转化这块已经开始深度发力,依托的是我们高质量、强粘性的用户基础。
上周我们宣布,Kaito 已激活 33, 699 个智能代理,约占 Newton 活跃度的三分之一。这些代理是实际部署了资金、定投 BTC、KAITO 等代币,并已产生真实手续费的用户。
同时我们也在和 Infinex 及其他项目开展类似合作。
很快,随着 Capital Launchpad 的上线,Kaito 将打通 AI 分析与资本形成之间的通路,优化长期一致性、价值贡献与覆盖面。
总结
在「注意力经济」中,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但需要强调的是,注意力的价值是有层次的,它取决于:
·留存(Retention)
·共识(Consensus)
·所依附的内容或产品(Subject)
·内容质量
·以及其他多个维度·世界正在朝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
·掌控注意力的影响者,将掌控变现能力
·掌控屏幕时间的科技平台,将掌控分发权与用户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品牌(和创业者)都需要有社交存在感。
与其抵抗这个趋势,不如利用它——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公平、赋权更多人的新网络结构。
这正是我对 InfoFi 的愿景:赋能大众变现,通过解锁三大支柱:·数据主权与数据变现·市场机制作为最接近真相的力量·信息市场作为最去中心、最民主化的观点表达方式
让我们继续突破边界。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