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百万加密币失窃案暴露法律认定分歧 四员工被判非法获取数据罪
加密资产盗窃案引发法律争议
近期,一起涉及百万加密币盗窃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案不仅暴露了加密资产领域的风险,也凸显了我国在加密资产法律定性上的分歧。
2023年5月,上海居民欧某发现自己钱包中价值百万的加密币消失。经过调查,欧某发现一个月前有人将其加密币全部转走。通过技术分析,欧某发现自己使用的钱包存在自动获取私钥的"后门"程序。
在相关方面协助下,欧某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于2023年8月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控告。随后,某平台的三名内部员工刘某、张某1和董某2被逮捕。
根据法院判决,三名被告利用职务之便,在钱包中植入"后门"程序,非法获取用户私钥和助记词。他们共计非法获取27622条助记词和10203条私钥,涉及19487个钱包地址。三人原计划两年后使用这些数据非法获取用户虚拟币。
然而,案件调查过程中出现了意外转折。检方发现,实际转走欧某加密币的是另一名前员工张某2。张某2早在2021年就在另一个平台的钱包中植入了类似的后门程序,并在2023年4月利用非法获取的数据转走了欧某的加密币。
最终,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四名被告有期徒刑三年,并处以罚金。然而,这一判决引发了争议。
有观点认为,本案应该以盗窃罪或职务侵占罪定罪,而非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这反映了司法机关对加密资产性质认定的分歧。部分法官认为加密资产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财物",而另一些则认为其具有财产属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判例实质上承认了加密资产的财产属性。例如,一些案例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属性,可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
有专家指出,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刑法中"财物"的特征要求,包括管理可能性、转移可能性和价值性。因此,将本案定性为职务侵占罪可能更加恰当,也能更准确地评价被告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
这起案件凸显了法律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资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未来法律能更精准地界定加密资产的法律属性,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和统一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