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开放加密资产投资移民,3000万港元门槛引发关注近期,香港投资推广署批准了一项以以太坊作为3000万港元资产证明的投资移民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加密货币持有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拥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来说,这无疑降低了境外移民的门槛。然而,投资移民的过程是否真如表面所见那般简单?香港是否真的成为了加密货币爱好者的理想之地?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实际上,这项政策属于香港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CIES)。该计划旨在吸引外部投资者和资本,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根据计划规定,合格投资者在香港投资3000万港币后,可获得逗留签证,并在居住满7年后有机会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申请过程中,投资者需自费聘请香港专业会计师出具拥有3000万港币净资产的验资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资产所在地和构成并不受限制,只需证明申请人在提出净资产审查申请日期前6个月内持续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或净资本。获得资格后,投资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不少于3000万港币投资于指定的资产类别。其中,2700万港币需投资于金融资产,包括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债务证券、合格集体投资计划等。剩余300万港币则必须投资于"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用于支持香港的创新科技和其他重点发展行业。完成投资后,香港移民署会发放2年的逗留签证,后续需要续签。每年申请者都需要提供专业会计师的验资报告,证明投资总额仍不低于3000万港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投资出现亏损,只要能证明申请时的投资规模达到要求即可,无需额外投入。居住满7年后,申请者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届时投资金额将不再受限制。本次加密货币的参与主要体现在首次验资阶段,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资产被认可为有效的资产证明。然而,其他加密货币是否可用于此目的还需具体评估,目前仅限于币值相对稳定、流通量大、在香港合法的币种。对于加密货币持有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拿出足够的资金,而是证明资金的来源。在使用加密货币作为资产证明时,相关机构和会计师会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包括购买加密货币的原始资金来源以及交易场所和时间点。这对于加密货币这种波动性大、具有一定匿名性的资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如此,香港首次允许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投资移民,不仅体现了其开放态度,也再次印证了港府对加密货币的包容性。这一举措对华人加密货币持有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加密领域的地位,长期来看可能形成人才和资金的集聚效应,推动香港Web3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地人才的措施,包括优化现有的人才入境计划和推出新的高才通计划等。这些举措的出台背景是香港人口的持续流失。数据显示,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香港净离港人数高达53万人次,约占常住人口的7%。目前,这些引进计划已经显示出一定成效。据香港入境处统计,2024年共有近14万宗各类人才入境计划签证成功批准,比上一年增加了4000宗。截至2024年1月初,"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已接收超过750宗申请,预计总投资额超过220亿港元。然而,目前仅有2名申请者涉及加密资产的使用。在全球经济收缩的背景下,香港本土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冲击。然而,加密货币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香港消费市场的外部支撑之一。面对这些挑战,香港对Web3领域的关注不减反增。仅在去年一年,香港在虚拟资产方面就展现出了兼顾监管与包容的态度,在产品创新、平台许可和监管框架延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产品角度来看,2024年香港批准了三家基金公司发行6只虚拟资产现货ETF,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参与便利性。目前,三支比特币现货ETF持有比特币总数达4330枚,总资产净值达4.25亿美元;以太坊现货ETF持有以太坊2083枚,资产净值达0.56亿美元。在交易平台方面,香港已有9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得批准,超过31家券商获得虚拟资产1号牌升级,超过36家资管获得虚拟资产9号牌升级。在备受关注的Payfi领域,香港金管局不仅推出了Ensemble项目探索RWA与CBDC,在法规方面也在不断完善监管条例。香港立法会最近首次审议了《稳定币条例草案》,预计将于今年生效,这将为稳定币的监管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香港还推出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持续推动传统金融与Web3的融合。未来,监管重点将转向OTC和托管服务,预计今年将完成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监管的第二轮公众咨询,并推出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咨询方案。尽管香港在Web3友好环境的构建上取得了进展,但从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来看,香港仍难以成为全球Web3发展的核心地区。相比美国超过1117.8亿美元的比特币ETF净资产,香港的规模相差甚远。甚至有加密行业从业者认为,这项投资移民政策的性价比不高,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或迪拜等地相比缺乏竞争力。然而,香港的策略并非直接与其他地区争夺加密市场份额,而是试图在传统金融基础上构建新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填补虚拟资产领域的空白。这一方针既能巩固香港作为传统金融中心的地位,又能为未来数字资产交易时代做好准备。虽然香港可能不是加密货币最活跃的地区,但其"小政府、大市场"的特点意味着相对的安全和稳定。对传统资本而言,这种安全性往往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香港有望在全球加密金融版图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
香港批准首例加密资产投资移民 3000万港币门槛引关注
香港开放加密资产投资移民,3000万港元门槛引发关注
近期,香港投资推广署批准了一项以以太坊作为3000万港元资产证明的投资移民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加密货币持有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拥有大量加密资产的人来说,这无疑降低了境外移民的门槛。然而,投资移民的过程是否真如表面所见那般简单?香港是否真的成为了加密货币爱好者的理想之地?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实际上,这项政策属于香港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CIES)。该计划旨在吸引外部投资者和资本,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根据计划规定,合格投资者在香港投资3000万港币后,可获得逗留签证,并在居住满7年后有机会申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申请过程中,投资者需自费聘请香港专业会计师出具拥有3000万港币净资产的验资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资产所在地和构成并不受限制,只需证明申请人在提出净资产审查申请日期前6个月内持续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或净资本。
获得资格后,投资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不少于3000万港币投资于指定的资产类别。其中,2700万港币需投资于金融资产,包括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股票、债务证券、合格集体投资计划等。剩余300万港币则必须投资于"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用于支持香港的创新科技和其他重点发展行业。
完成投资后,香港移民署会发放2年的逗留签证,后续需要续签。每年申请者都需要提供专业会计师的验资报告,证明投资总额仍不低于3000万港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投资出现亏损,只要能证明申请时的投资规模达到要求即可,无需额外投入。居住满7年后,申请者可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届时投资金额将不再受限制。
本次加密货币的参与主要体现在首次验资阶段,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资产被认可为有效的资产证明。然而,其他加密货币是否可用于此目的还需具体评估,目前仅限于币值相对稳定、流通量大、在香港合法的币种。
对于加密货币持有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拿出足够的资金,而是证明资金的来源。在使用加密货币作为资产证明时,相关机构和会计师会要求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包括购买加密货币的原始资金来源以及交易场所和时间点。这对于加密货币这种波动性大、具有一定匿名性的资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香港首次允许使用加密货币进行投资移民,不仅体现了其开放态度,也再次印证了港府对加密货币的包容性。这一举措对华人加密货币持有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加密领域的地位,长期来看可能形成人才和资金的集聚效应,推动香港Web3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地人才的措施,包括优化现有的人才入境计划和推出新的高才通计划等。这些举措的出台背景是香港人口的持续流失。数据显示,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香港净离港人数高达53万人次,约占常住人口的7%。
目前,这些引进计划已经显示出一定成效。据香港入境处统计,2024年共有近14万宗各类人才入境计划签证成功批准,比上一年增加了4000宗。截至2024年1月初,"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已接收超过750宗申请,预计总投资额超过220亿港元。然而,目前仅有2名申请者涉及加密资产的使用。
在全球经济收缩的背景下,香港本土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冲击。然而,加密货币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香港消费市场的外部支撑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香港对Web3领域的关注不减反增。仅在去年一年,香港在虚拟资产方面就展现出了兼顾监管与包容的态度,在产品创新、平台许可和监管框架延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产品角度来看,2024年香港批准了三家基金公司发行6只虚拟资产现货ETF,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参与便利性。目前,三支比特币现货ETF持有比特币总数达4330枚,总资产净值达4.25亿美元;以太坊现货ETF持有以太坊2083枚,资产净值达0.56亿美元。
在交易平台方面,香港已有9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得批准,超过31家券商获得虚拟资产1号牌升级,超过36家资管获得虚拟资产9号牌升级。在备受关注的Payfi领域,香港金管局不仅推出了Ensemble项目探索RWA与CBDC,在法规方面也在不断完善监管条例。
香港立法会最近首次审议了《稳定币条例草案》,预计将于今年生效,这将为稳定币的监管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香港还推出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持续推动传统金融与Web3的融合。未来,监管重点将转向OTC和托管服务,预计今年将完成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监管的第二轮公众咨询,并推出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咨询方案。
尽管香港在Web3友好环境的构建上取得了进展,但从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来看,香港仍难以成为全球Web3发展的核心地区。相比美国超过1117.8亿美元的比特币ETF净资产,香港的规模相差甚远。甚至有加密行业从业者认为,这项投资移民政策的性价比不高,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或迪拜等地相比缺乏竞争力。
然而,香港的策略并非直接与其他地区争夺加密市场份额,而是试图在传统金融基础上构建新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填补虚拟资产领域的空白。这一方针既能巩固香港作为传统金融中心的地位,又能为未来数字资产交易时代做好准备。
虽然香港可能不是加密货币最活跃的地区,但其"小政府、大市场"的特点意味着相对的安全和稳定。对传统资本而言,这种安全性往往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香港有望在全球加密金融版图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